媒体视点

首页 / 媒体视点 / 正文

2013年6月24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我校政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

日期:2013年07月04日 00:00 作者: 关注:

编者按

2008年,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环球360会员登录政法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现实,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该学院200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5名毕业生中,27人远赴城口、巫山等边、远、穷地区,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基层农村。

五年过去,经过刻苦历练,这批毕业生迅速成长。27人中已有4人担任副乡镇长,15人担任乡镇、县级部门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2人遴选到重庆市级部门,2人调到高校、重庆市级重点中学。

环球360会员登录的事例告诉我们,思路决定出路,起点低不一定发展差,基层渴求人才,基层大有作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是缓解就业压力、成就人生梦想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本期邀请三位嘉宾就此进行讨论。

本期嘉宾:

苏国斌 河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

胡宗庆 吉林省通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重庆市人社局政研处干部

眼光向下就业就不难

胡宗庆:大学生首先要端正就业心态,走出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就业就等于好的未来、好的前途、好的人生的就业误区,不盲目选择、不盲目随从,不攀高、不比大。其次要客观评估自己,对自己具备哪些能力素质、拥有哪些比较优势,喜欢哪些行业领域、适合从事哪些岗位,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最后要制定就业规划,不能只顾眼前,更不能只向上看,要把眼光放远一些,多向下看一看。对大学生来说,那些既能发挥自身特长,又能得到锻炼进步的基层岗位,是很好的就业岗位。

卢伟:鉴于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大力引导其到农村、到基层就业创业既是大势所趋,更迫在眉睫,他们到基层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也会更多。在创业方面,与饱和的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资金、土地等门槛较低,高校毕业生思维灵活、敢想敢拼,且熟悉现代科技,到农村创业大有可为,以创业带动就业更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路径。

让基层成为事业发展的舞台

苏国斌: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既要勤奋,还要善于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要分析自身特长与当地发展优势的结合点,以自身特长助地区发展形成特色和优势。要找到学识优势与实践劣势的平衡点,俯下身子,脚踏实地,抓紧补足发展所需要实践知识。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工具,将其作为在基层工作特有的法宝,从而使基层成为事业发展的大舞台。

卢伟:“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要双管齐下,确保“充分就业”。从国家层面,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计划等行动,加大为艰苦、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培养大学生的力度。从地方层面,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采用聘用、聘任等形式,大力开发农村学前教育、村(社区)卫生室(服务中心)、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等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就业。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结合实际创办实体产业,支持兴办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业及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高校毕业生多人创业、与群众联合创业以规避风险。

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和服务

胡宗庆:要保证政策的实效性,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顾虑,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扶持政策,拿出一些措施硬、操作性强、保障力度大的具体措施,真正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遇到的难题和问题;要保证政策的持续稳定性,不因领导更换、时间变化而改变或失效;同时要抓好政策落实,在政策规定和允许范围内,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真正让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受益;要保证政策的可调性,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结合发展形势的需求,及时制定出台新举措,调整和完善扶持政策,保证政策跟得上形势、解决好问题、发挥出成效。

苏国斌:要切实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好服务。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大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付出勤奋的汗水,做好本岗位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二是努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并不是成了断线的风筝,政府及社会仍会努力为他们提供综合服务,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在基层经济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的信心。政府可以搭建基层就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宣传展示大学生基层工作优秀事迹,汇聚基层发展必备知识,发布基层发展经典案例,形成关心支持他们的舆论氛围。

上一条:2014年10月9日《三峡都市报》报道:三峡学院大学生拍4部微电影获奖

下一条:2013年6月13日,党委书记许亚非接受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教育部新闻中心联合访谈

关闭